人生至要莫如读书 终极目标还是写作
人生至要莫如读书 终极目标还是写作
自古以来就是:为善最乐,读书最佳。我的座右铭是:放眼读书,立根做人。书籍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读书多了自然而然地就会开口锦绣语,提笔文章来。不读书学习,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唤醒头脑。通过读书学习可以提高人的文化修养、科学素养,以利资政,益于传承,美名流芳百世。
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读书,热爱学习的传统,从积财千万,无过读书的古训,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劝勉,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悟,到“腹诗书气自华”的经验之谈,无论是对一个人,一个国家,读书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
我从小就喜爱读书,但存书很少、因出生在四里店农村山沟里,青年时又逢“文革”后期,能读到的书有限,但我还是四处求借把四大古书读都读了个遍,祖父辈遗留下来线装古书《四书贯解》《论语》等圣贤之典籍,我也把其囫囵吞枣地啃了下来。到县城工作以后,读书环境焕然一新,就到方城县图书馆办了一个借书证,从文学到历史,从人物传记到文章写作,古今中外的名著我都爱读。现在虽说退休了,但我仍然手不释卷。县图书馆搬到四馆两中心以后,成了全省范围内县级达标图书馆,藏书几十万卷。我基本上每个月都光顾,每次借两本,看完再去换,非常方便。
至乐无如读书,至爱莫如教子,世界上任何一项工作都没有培养一个孩子更伟大。我的一双儿女由于受家庭环境红色基因传承的影响,从小学到中学也爱上了读书写文章,从小都在方城县人武部家属楼的大院里长大,每逢节假日、星期天,我就带着他们逛图书市场,凡是他们爱看的书,我都不惜拿出自己所得的稿费买回来,存在室内。这些年来,竟然存数千册,装满三个大书柜,让书房显得格外文雅而富有生机。他姐弟俩在北京高校毕业又留在京城工作以后,都成了南阳市作协会员,成为单位的主笔,在首都的大舞台上显身手。他们在各自的居室里,每人都存放了自己常用的一大柜子书籍,把书当成宝贝,终生受益。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这些都是真经啊!
书生报国无长物,唯有手中笔如刀。我认为:人的义务就是把世界变成乐园,让阳光照亮大地,知识照亮人生,作为党的喉舌、人民记者、红色作家,采写先进人物典型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这30多年来,我在各级媒体发表多种体裁的文章3800多篇,有百余篇获奖,写出的300余位先进人物典型有21位进入方城好人馆,68位登上了《共和国骄子》中央级大型刊物,载入史册。
人生的高度取决于你读过的书和遇到的人,我在写作的道路上就遇到了多位指明前进道路的贵人,他们的指点迷津,使我少路许多弯路,直达目的地,现在细想起来,真是感觉到幸运,对老师的感恩之情越发强烈了。第一位是《中国民兵》杂志社的阮生江编辑。上世纪90年代初,我刚到方城县人武部当民兵报道专于,部领导让我去北京送稿,到《解放军报》办公楼的最高层见到阮生江老师,他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河南方城的,他不知道这个地方,我说空战英雄杜凤瑞就是我们方城人,他眼前一亮,猛然站起大声对我说,这可是个大名人,以后你就写杜凤瑞,保证好上稿。而后,我写了一篇消息,他推荐给《解放军报》的卢天义编辑,结果在军报的头版刊发出来,题目是《方城县集资兴建杜凤瑞纪念馆》,这一年我被南阳军分区记一次三等功,县人武部被军分区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我被市县评为优秀新闻工作者。而后提拔为民兵训练基地教导员、党支部书记,成为河南省作协会员和中国诗赋学会会员。
有奇事必有奇文,福建上空显神威威震环宇,方城大地现群英英雄辈出。我就围绕英雄杜凤瑞这个重大体裁,30多年来写了70多篇文章,包括《空战英雄杜凤瑞的家风》《杜凤瑞战机迎客300万》等,基本上每一篇都能在中央省市县的媒体上发表。如今,县里准备把这些文章编成一本书《英雄赞歌》,当做红色传承读物正式出版发行。真是听君一常话,胜读十年书;贵人指引路,年年结硕果!
另一位是《共和国骄子》主编康村笠老师,这本书共出了18年18期,每一期上都有我采写的报告文学,其中有一年我就写了11位企业家,全国排名数量第一,康主编高兴地评价说,你写的文章活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有代表性和超前意识、故事性强、感人之深,不仅数量第一,质量也第一,为此我坐上了《共和国骄子》第一副主编的宝座。他说的一段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作家要与企业家结合,他们需要这么高的平台去宣传”这句话让我大开眼界,就利用方城商会的平台,给南阳、郑州、北京的成功企业家联系,得到认可,于是我就亲自登门采访,受到热烈欢迎。这一年的排满了,到下一年,就有人主动联系,让前往参观,刊发以后,每人赠送3本样书,他们如获至宝,名声大震,基本上是写谁谁成功,企业逐渐发展壮大,得到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满意效果。
读书是为了清心悟道,开阔视野,丰富威猛从容的人格;写作使人快乐,尽情尽性,提高道德修养。文章可以传承百代,这才成为令人入迷的事情。看书求理,需令自家胸中点头;与人谈理,需令人家胸中点头;要达到此种境界唯有的道路就是读和写,别无捷径可走。我认为:写文章吃苦而不吃亏,苦中有甜,苦中有乐,既给单位争得了荣誉,提高了本地区的知名度,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也为个人成长成才成功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铺平了一条光明大道,一旦有机会高升或走出去或退休以后,将会身价倍增,让人刮目相看,并且可以世代相传,为子孙一代代向上托举,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
读书与写作是一对孪生弟,读十篇不如写一篇,只读不写,水平何在?可是,现在有不少学历较高的年轻人,读书不少,就是不会写文章,即使写出来,也是从网上照搬照抄,或用AI写成,没有创意,没有故事情节,千篇一律,不生动感人。更主要是怕吃受累,耐不住性子,坐不下来,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是指一个人,一个组织或一个国家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或成果,所追求的价值观、信仰或理念。我当年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立足方城、面向南阳、逐鹿中原、安居北京。结果是每十多年一个新台阶,逐渐变成了现实。
有朋友问我,写文章有啥高招啊?我的回答是:写文章无妙招,创作无世袭,说有则无,说无则有,似有似无,只能意会,不可言传,全靠一个“悟”字。若有的话,则是鲁迅先生说的七字真经:咋说、咋做、就咋写。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要象八百里伏牛山那样,有高低起伏,有人说,文人是文曲星化身、李太白转世,这就提示我们文章要曲折多变,反应敏捷,灵活多样,才能让人信服,让写作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培养兴趣,自然就会有新成就。这里有一首小诗奉献给大家:
华夏五千文明史,
锦绣文章传四方。
唯贤唯德能负人,
多读多写新时尚。
开头切忌段子长,
交待用在冲突上。
巧妙运用连环扣,
功夫深厚才荣光。
(马庆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