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视云家

科技赋能:打造防沙治沙“样板地”

发布时间:2025-04-28 浏览数:10

章古台地区曾饱受风沙侵袭,流动沙丘遍布,粮食亩产不足百斤。面对“风起沙飞扬,沙落地成荒”的恶劣环境,1958年建场以来,林场以“向沙海要绿洲”的决心,以防沙治沙为根本、以科技为治沙利器、以长效管护为重点,针对沙地特性,创新实施“乔灌草结合、针阔混交”的立体治理模式。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集科技力量、人才优势、林场智慧,先后培育出以樟子松、油松、五角枫、蛋白桑等为代表的抗风沙、耐瘠薄的先锋树种20余种。科尔沁沙地针叶树引种研究项目获得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新建100亩智能化苗圃,培育彰武松、樟子松等优质苗木,为科尔沁沙地歼灭战提供优质苗木。围绕《彰武县森林碳汇精准提升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积极与沈阳农业大学碳汇研究团队进行对接联系,开展樟子松树种碳汇计量监测模型工作,为林业碳汇CCER项目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探索和实践,打造了30亩小型植物园,植物种类上百种,目前已经成为阜新市彰武治沙学校现场教学点之一。积极推进科技引领科技治沙与“兴绿”工程,全面与沈阳农业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完成防沙治沙项目蛋白桑精品造林0.15万亩,既带动了当地及周边地区林农对蛋白桑树种造林培育的积极性,又为打造全国跨区域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责任编辑:赵洪涛


来源  彰武时讯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留言咨询

提交

信息提交后,将有专人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