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上电视台
 返 回 首 页  名 城 名 地  名 景 名 胜  名 吃 名 店  名 企 名 牌  名 师 名 家  名 医 名 院  网 视 动 态 
 在 线 电 视  网 视 关 注  法 制 教 育   乡 村 振 兴  红 色 文 化   产 业 联 盟  网 视 云 家  活 动 赛 事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活动赛事 >> 雷锋的奉献精神与杜凤瑞的献身精神相映生辉

雷锋的奉献精神与杜凤瑞的献身精神相映生辉

2021-12-22 17:55:07 来源:中网视 浏览:120399

雷锋的奉献精神与杜凤瑞的献身精神相映生辉

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与著名空军战斗英雄杜凤瑞,均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英模人物代表。雷锋牺牲时年仅22岁,还没结婚。杜凤瑞牺牲时刚25岁,结婚才45天。杜凤瑞比雷锋年长7岁,牺牲时间只相差三年多。

时代造英雄,祖国刚解放的那十多年间,是个造就无数英雄人物的崭新时代,同一时代造就两位典型英雄人物,形成双子星座,实属罕见。一位是乐于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一位是不怕牺牲的英勇献身精神。两位从家庭出身到奋斗历程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都是带着强烈的阶级仇、民族恨,抱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恩之心参加工作的,一旦有了用武之地,他们就以满腔热血,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党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均干出了惊人的业绩,为人树立了光辉榜样,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雷锋精神是以雷锋的名字命名的、以雷锋的精神为基本内涵的,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的革命精神,其实质和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精神文明的同义语、先进文化的象征。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在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中,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雷锋精神培育着一代又一代新人茁壮成长。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先后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董必武等38位国家领导人题词。

河南省邓州市成立了“编外雷锋团”,560名入伍青年与雷锋成为战友,这些战友相继复员,转业回到故乡后,始终坚持不懈的以“雷锋战友要为雷锋争光”为座右铭,立足岗位,默默奉献、回报社会,结出累累硕果。

杜凤瑞自1958年10月10日,在福建龙田上空一举击落两架窜犯大陆的美式蒋机,至今60多年来,台湾的作战飞机从没有敢越过福建海岸半步,其活动区域退到福建海岸线以外,再也没有出动飞机与人民空军争夺制空权的能力与胆量了。他那种可抵千军万马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浪漫精神主义至今仍令台军闻风丧胆,谈“杜”色变,望而却步,使海峡两岸和平了半个多世纪。杜凤瑞的事迹曾选入六七十年代的小学语文课本而家喻户晓,英雄的四种精神始终让人们牢记在心:即终于党和人民的革命精神、捍卫航空事业的献身精神、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和压倒一切敌人的战斗精神。杜凤瑞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人人都是杜凤瑞”的口号在空军部队乃至英雄家乡叫响开来,战千上万个“杜凤瑞”在各自的岗位上脱颖而出,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里闪现出耀眼的光芒!

雷锋(1940——1962),出生在湖南望城县的一个贫困家庭,七岁就成了孤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被送入学校读书。1956年高小毕业后在人民政府和中共望城县委当通信员和公务员,被评为模范工作者。

1960年1月,雷锋光荣参军分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运输连。他立下誓言:“把我可爱的青春献给祖国最壮丽的事业。”1960年11月8日,雷锋加入中国共产党,而后升任班长。雷锋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想方设法为党多做工作,经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做好事,乐于助人,“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当中去。”入伍不到三年,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被评为“节约标兵,”并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人大代表。1962年8月15日,他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不幸因公殉职。

他在部队2年8个月,把自己的宝贵青春献给了党和人民,他高尚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不断被发扬光大,他那美好形象已经驻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1963年1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名其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人民日报》发表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很少看电影的毛泽东,晚年还抱病看《雷锋》。影片中有一个还原生活的场面,听到人民公社成立的消后,雷锋立即把自己省吃俭用的200元存款送了过去。人民公社的同志说什么也不肯收。雷锋真诚的说:“我是人民的儿子,我是公社的儿子,您一定收下儿子这点心意。”听到这番话语,毛泽东立时留下了激动的泪水。周恩来总理把雷锋精神全面精辟地概括为:“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了学雷锋的群众运动,涌现出成千上万个雷锋式的先进人物,学雷锋的精神的热潮在神州大地广泛兴起,直到如今越来越红火。

杜凤瑞(1933~1958),河南方城人。自幼贫困,随全家乞讨,饱受欺凌,养成疾恶如仇,顽强不屈的性格。1948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担任通讯员和司号员。他先后参加了宛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作战勇敢、奋战杀敌,参军不到八个月,先后三次立功。1952年3月,杜凤瑞响应毛主席创建人民空军的号召,被选调为飞行员。——他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由于没上过一天学,对数理化的知识一窍不通。在困难面前,杜凤瑞没有退缩,靠自学胜利的闯过文化关。

1965年10月,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被评为优等射手。他在日记里写道:“一个革命者,应处处为党和人民的利益着想,具有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风格,能够为党的利益牺牲自己的利益,甚至生命。”

二十五岁的杜凤瑞英俊潇洒,团政治部于主任便将自己的侄女于兰芳介绍给他。1958年8月1日,河北空军某师的营院里鞭炮声阵阵,杜凤瑞和于兰芳举行了简朴的婚礼。8月25日,杜凤瑞所在的部队接到赴闽执行战斗任务的命令,杜凤瑞当即向团党委递交了请战书。深明大义的于兰芳默默地为杜凤瑞打好行装,将他送到机场。分别的时候,杜凤瑞握着妻子的手不愿松开。战机已飞向蓝天,于兰芳还呆呆地望着、望着……她做梦也想不到,结婚25天后的这次离别竟成了令人心碎的永诀!

1958年10月10日拂晓,6架国民党飞机偷袭福建前线,杜凤瑞于长机一起驾机参战。当一架敌机炮击长机时,驾驶僚机的杜凤瑞为保护战友呼叫长机摆脱袭击,边向敌机射击。长机脱险,杜凤瑞却陷入4架敌机的重围。他圆瞪“火眼金睛”,怀着满腔仇恨,临危不惧,沉着迎战,瞄准敌机射出一串复仇的炮弹,当击落一架敌机后,他仍驾着受伤的飞机,继续顽强战斗直到再次击落一架敌机后才不得不跳伞。他刚离开座舱飞机就在空中爆炸了,降落伞快落到地面时,敌军违反国际公法,向他射击,颈部中弹的杜凤瑞躺在福建海边金黄色的沙滩上壮烈牺牲。

同年11月27日,空军政治部为他追记一等功。1964年9月29日,空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生前所在中队“杜凤瑞中队”荣誉称号。国防部命名他生前的飞行大队为“杜凤瑞大队”。命名之后,这个大队永远保持着杜凤瑞那种无惧强敌、和敌人硬拼到底的精神和英雄气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飞行员。

1959年8月10日,省市县在方城县杨楼乡赵洼村举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动,河南省委、省政府、省军区为杜凤瑞烈士写的挽联是:战斗功勋永垂青史,爱国浩气长存人间。

同年10月1日,英雄的父母杜龙章夫妇应邀参加了庆祝建国十周年天安门观礼,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岁月沧桑,历史的长河流过了60个春秋,英雄的形象显得越发高大起来。正如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给“杜凤瑞纪念馆”题写的那样:“烈士高风,万古流芳。”空军党委赠送一架与英雄当年所驾驶飞机型号相同的退役米格5型战斗机,取名为“杜凤瑞战机”,停放在纪念馆内。30年来已迎客300多万人,这里已成为红色基因传承场所和国防教育基地,前往参观瞻仰的青少年学生及各界人士络绎不绝。

为纪念这位闻名全国的空军英雄,方城县人大常委会决定,将县城主街道命名为“凤瑞路,”县城最大的广场命名为“凤瑞广场”。英雄故里赵洼村改为“凤瑞村”‘镇里的中学改名为“凤瑞中学”,城关镇一分为二把东关最繁华的街道命名为“凤瑞街道办事处”。在英雄精神感召下,方城出现了连续30多年的参军热,凤瑞故乡入伍的战士成了部队的品牌。近20多年间,全县为空军院校输送了146名飞行学员,居全国领先地位,方城成为飞行员的摇篮而名扬四海。 (黄伟 志勇 庆赐 18203810661)